“为了怀孕,我做了胚胎移植,但最后我们还是离婚了”
前几天的“三胎政策”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。
随后便有网友给“民不聊生”赋予了新的意义,令人啼笑皆非:
“现代人因生活压力过大,没有生孩子的意愿,连聊一聊都不愿意。”
其实,生育问题的困扰无非就是六个字——“生得起,养不起。”
当我们在“养不起孩子”的浪潮中沉浮时,有人连“生”也成了毕生奢望。
“生不出孩子,我们就离婚!”
在纪录片《奇妙的蛋生》中,四川女孩文霞看起来总是特别落寞。
结婚前,丈夫就跟她说,结婚就是为了传宗接代。
所以生不出孩子的文霞,愈发觉得亏欠丈夫:
“不生小孩,就感觉对不起丈夫。
一个男人跟他在一起这么多年就是想为他生个小孩,不管好与不好,这是女人的职责。”
更是忍不住抱怨:“为什么别人都活得理直气壮,我却活得好悲哀,我没孩子,感觉自己好没用。”
在一个普通的中午,文霞照常做好饭等丈夫来吃。
吃饭期间,文霞努力想找话题聊天,但是看了看丈夫的脸色,她马上收起了笑意。
看到丈夫放下碗筷,自己也加快了吃饭的速度,匆匆吃完,站起身说“你走吧”,然后开始收拾碗筷。
这就是两个人相处的日常。
吃完饭出门散步,丈夫的脸色依旧沉闷,文霞主动牵起丈夫的手。
“你想要男孩女孩?”
“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。”
“最好一下来俩。”
“嗯。”
这是她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温馨画面。
对于小丁来说,“孩子是婚姻中的桥梁,是自己的希望,上班都会更带劲。”
文霞说:“这次如果不成功,就让小丁再找一个,找一个为他生孩子的。”
终于等到胚胎移植,两周后回来再做检查。
文霞在忐忑与不安中等待最终结果。
几个星期后,文霞植入的宝宝不幸流产。
文霞被老公和婆婆赶出来了,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四川。
现在文霞坚定的想要离婚,但是小丁说,离婚可以,但是要赔60万,把用来做辅助生殖的钱还给他。
再次见到文霞,发现她剪头发了。
她说要“从头开始”。
多年的婚姻,让文霞一朝醒悟。
爱情是相互的,婚姻也是相互的。
她不求回报的付出,也没能换来丈夫的一点温暖,她不想坚持下去了。
“孩子去世后,我捐献了他的器官”
三个月前,露露和余哥8岁的独生子东东出车祸去世了。
那天,东东原本要去上架子鼓培训课,谁料一场意外,天人永隔。
东东被送到医院的当天,生命已经无法挽回,他的呼吸和心跳都是由仪器维持着,也就是通常说的脑死亡。
为了让儿子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,露露和余哥决定捐献东东的器官。
父母能用千万种方式送别孩子,却找不到一个方法弥合心底永远的创伤。
东东去世以后,露露和余哥就去了上海,连做了两次取卵手术,希望尽快通过试管婴儿再生一个孩子。
胚胎植入之前,夫妻俩特地去看望东东,有很多积压在心里的话,他们想和儿子说。
丧子之痛,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缓解,没有人知道。
余哥难受的时候,会去海边跑跑山路,希望速度可以将痛苦一并带走。
舟山定海,这里与普陀山隔海相望,住在这里的人大多信奉佛教,相信轮回转世。
露露说:“东东可能是童子,来渡劫的,渡劫完就离开了。”
投胎,再把孩子接回来,是大多数失独家庭所想的。
在命运的无常面前,医学成了最后的寄托。
支撑着支离破碎的家庭,继续生活的勇气。
露露和余哥决定来集爱医院之前,在网上先认识了陈姐。
陈姐在集爱医院的对面开了一家求子公寓。
她也曾经是求子大军中的一员,也是跟露露有着相同经历的失独家庭。
不同的是,陈姐来集爱医院做辅助生殖时,已经41岁了。
在经历十次取卵,十次植入之后,陈姐苦尽甘来。
以46岁的高龄,生下了一对双胞胎,有了如今的幸福家庭。
陈姐的成功,让露露看到了希望。
陈姐告诉露露:“只要坚持,就会有孩子的。”
根据人口学家的测算,中国目前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。
在心理学上,丧子是所有丧亲经历中最为痛苦的类型。
那些失独的父母们正在一条最为艰难又带着无限勇气的路上前行。
他们希望下一个元宵节,是团圆。
“放弃了生孩子后,我解脱了”
这对选择丁克的夫妻已经五十几岁,他们都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教师。
时间自由,经济自由,闲暇时四处旅行,婚姻也很稳定。
他们选择丁克,也是机缘巧合。
在三十多岁时,他们曾怀过一个孩子,却不慎意外流产。
两个人害怕悲剧再一次发生,深思熟虑后决定不再生育。
“一是,夫妻俩都对生育不热衷,二是,他们的职业环境比较开放与宽松,每天能接触学生,避免了很多孤独。”
又如丈夫所说:
“多数男人想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,繁殖也是个很重要的欲望,但是偏偏我是少数,我的人生欲望是要看遍全世界。”
开放的周围环境,加上他们自己对待人生选择的多元化,让他们顺利实现了丁克。
这是一种选择,更是一种幸福的巧合。
“丁克”的概念,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。
我们常说,年轻人的丁克是不作数的,因为不知道前路会遇到多少阻碍。
但是一项社会调查显示,中国的“丁克家庭”已超过60万。
丁克的原因有很多——
女性对家庭事业平衡的恐惧,对伴侣或者婚姻的不信任,甚至是遭遇过童年创伤。
但可以确认的是,生孩子对任何家庭来说,都不是必要条件,而仅仅是人生众多选择中的一种。
在生育这件事上,女人注定要承受更多。
从怀孕生子到抚养孩子长大,母亲这个角色总是承载了太多意义。
更何况,还存在那么多无法自己做决定的女性。
于一个家庭而言,孩子是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,也是让一对夫妻羁绊越来越深的重要纽带。
可孩子一旦成为维系家庭关系的唯一因素,那生育的压力,就会让女性陷入困境。
据南方周末的报道,这部纪录片拍摄完的几个月,摄制组对那些曾被生育困扰的女性进行了回访:
有人成为了早教机构的老师。
有人离开老家,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谋生的工作。
有人成功怀孕,有人选择放弃,也有人依然奔波在求子的道路上。
但导演说出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:
这部纪录片并没有刻意地为女性提供情感鸡汤和启发,但女性天生的悟性,让她们不自觉地选择了独立自强。
很喜欢知乎上网友说的一句话:
“女性生育虽然是自然规律,但生是权利,并不是义务。”
别让这种权利,变成了女性难以承受之重。
每个女人都应该在结婚与生育之外,看到更多让自己心安的人生选择。
为所有女人点个“在看”,希望她们都能拥有“为自己而活”的一生。
▽
失恋、失业
都不能阻挡她获得幸福
点击下方视频观看
“小龙女”李若彤
拿得起放得下的快意人生